找到相关内容159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与儒教的异同

    人不肖,人必疑其父母祖宗虽有懿德,或复兼有隐恶。否则懿德之门,何为出此不肖之子孙耶。以是知立身行道,即为表彰父母祖宗之德。为人子者,宜何如主敬慎独,躬行实践,以期无忝所生也。至于名人之挽诔志铭,乃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43355464.html
  • 佛教因果思想对当代社会精神需求的启示

    。  双重性原则:  因果真实不虚、空而不空,故应慎独自守,凡事真诚本分无愧良心;因果缘起假有、不空而空,故应一切随缘任运而不执着于因缘聚散和合。如若明了因果即真空即妙有,就能确信自性因果,发菩提因心...

    李 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2459606.html
  • 憨山大师与妙峰禅师的交谊

    妙峰的劝勉总是给憨山以巨大的精神鼓舞,令他惕厉慎独,鞭策自警,在另一封书中,他说"不慧平生,每自克念,于此长夜,得值吾师,可谓再逢亲友矣。故自缘会三十年前,即知有向上事。二十年中,常勤除粪,此一念苦切...

    戴继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30462992.html
  • 禅悟:领悟人生的究竟

    肯定自己,心里开始稳定下来,杂念与妄想渐渐消除。但还是戒慎恐惧,丝毫不能大意。但是只要你能保持下去,心力就会活泼清醒起来。为了维持心灵的安定,保持良好的自省,必须注意“慎独”,经常保持自律和觉照。 驯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3464433.html
  • 也谈戒律重新修定的问题

    忏除的突吉罗罪,却加重到“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中,于人间数九百千岁”。在失去了,十目所视、十指所指的大众督促力量之后,便只有藉因果罪报之重,来加强行者慎独的功夫。其或下能行诸于中道者,不是流于忧悔...

    力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21268286.html
  • 也谈戒律重新修定的问题(1)

    所指的大众督促力量之后,便只有藉因果罪报之重,来加强行者慎独的功夫。其或不能行诸于中道者,不是流于忧悔终日、障道修行;便是感而生畏、干脆作罢。在中国因为一直未能产生运作如法的僧团,是故忏悔法门之所以被...

    力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21368287.html
  • 心性论----佛教哲学与中国固有哲学的主要契合点

    修养,提倡「慎独」,主张诚心恪守道德规范等,成为了人们生活、行为的准则。但自汉代以後,儒风发生了变化,偏离了心性之学。儒家名教又受到魏晋玄学的批判,更加削弱了它的正宗主导的地位。正如韩愈所说:   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3173447.html
  • 六祖惠能禅学思想述评

    慎独等方法也可以达到。他们还认为:以前的佛教观点繁文缛节,而六祖只用“三无”以概括之,具有革命性。  对于这个问题,我的观点认为:上述学者如此理解是误解了“三无”的含义,与六祖的“三无”妙旨相差甚远。他们提倡用儒家的主敬、主一、慎独等方法,还是不能离开意识形态;不能离识,就不能进入真如性体,也不能达到“于诸境上心不染”,与“无念为宗”的妙旨相差太远。  关于何为“无念为宗”,冯达庵大阿阇黎开示云:...

    杨佛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1948806.html
  • 儒家修养论今说*

    有效方法。  在“严以律己”方面,儒家还提出了一个“慎独”的修养方法。所谓“慎独”的主要含义是洁身自好的意思。如孟子说:古时候的人,得志时则普施恩惠于百姓,不得志时则修品德以显于世。一个人不通达时应当“...做出亏心事来[34]。后人引申此意,有所谓“不欺暗室”之说。宋明理学家大都十分赞赏“慎独”的修养方法,因此近代以来也常常受到人们的批评和否定。不过,我以为朱熹在讲解《大学》“慎其独”一句时说的:“独者,...

    楼宇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63142648.html
  •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(2)

    以天地鬼神诸佛菩萨共知,纵不知惭愧者,知此亦当惭愧无地矣。况真修实践之士哉。故欲寡其过,先须从畏此诸圣凡悉知悉见起。见先哲于羹墙,慎独知于衾影。犹是约世间情见而浅近言之。实则我心与十方法界,觌体吻合。...则与佛相反,决难感通。(正)与陈锡周书   ◎学佛之人,先以知因果、慎独上下手。既能慎独,则邪念自消,何至有所不如法处。若有则当力令断灭,方为真实行履。否则学在一边,行在一边,知见愈高,行履愈下,此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4546380.html